近期国内疫情形势较为严峻,静默区域数量较之前明显增加,对短期工业企业开工情况影响不小,预计12月上旬,工业用电需求将维持偏弱态势。
国际能源署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将对未来几年全球煤炭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发达经济体,可再生能源将越来越多地取代化石燃料发电,欧洲可能会加速可再生能源进程来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占全球煤炭消费的53%,尽管疫情放缓了需求,但今年夏季的超长高温天气推高了煤炭发电量。由于俄乌战争爆发,今年化石燃料的价格大幅上涨,其中天然气的涨幅最大。这并不是一个太意外的结果,国际能源署此前就曾预测这一峰值将会在今年或明年发生。作为一种更具价格竞争力的选择,世界上的一些地区重新开始使用煤炭,欧洲有望连续第二年增加煤炭消费量。摘要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全球化石燃料行业年度报告《煤炭2022》,阐述了全球煤炭市场供应、需求和贸易流动的情况
新一股较强势力的寒潮来袭,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寒冷天气将继续对市场形成支撑,动力煤市场具有向上动能。本周,环渤海港口市场相对上周稳定,情绪上略偏强。今年年初,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宏在安排部署全年安全生产工作时要求。
针对掘进环节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短板,该公司先后到补连塔、小保当、曹家滩等单位进行对标交流。今年以来,该公司围绕矿井生产接续重点,合理安排采掘接替,优化采掘设计,西一盘区4-2煤煤仓、西一盘区3-1煤、4-2煤临时溜煤眼等工程,有效解决了矿井开拓主运输问题。像这样大干快上的火热场景,在井下掘进一线还有很多。大力推进智能化装备升级,先后布局完成了2套智能化快掘系统,实现掘、支、运等工序的协同控制,极大提高了掘进效率。
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常波峰说。综合单进水平稳步提升至993.74米/个/月,较2021年综合单进提升39%。
掘锚三队主要负责掘进岩巷和半煤岩巷,工作面生产系统布局简单,主要依靠综掘机和装载机来完成生产,早班检修任务相对较轻。西一盘区3-1煤胶运巷延伸是矿井生产接续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对西一盘区2-2煤巷道开拓期间的主运输系统优化十分重要。对标学习成为了该公司抓实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掘进软实力的有效手段。完成全年掘进68000米任务目标数字是努力最好的证明。
交接班后,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抓紧时间组织生产,争取再掘进1米。首个6800米超长智能快掘系统巷道顺利完工,实现陕西煤业股份公司创水平目标。12月21日,从陕煤红柳林矿业公司调度指挥中心传来了一则喜讯,该公司掘进进尺突破68000米大关,同比增长25.9%,再创历史新高。参与对标的掘进区队深有感慨。
2022年,红柳林矿业公司掘进战线上,一支支掘进铁军冲锋在前、担当在前,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年终答卷。每一次对标都是一次强弱项、补短板,互学互鉴的学习之旅,拓宽了我们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思路,让我们受益匪浅。
其中,11月份综合单进1060.48米/个/月,创单月历史新高。为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该公司结合90123精细化目标管理法,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检查,把现场管理、隐患排查、工程质量等各项指标进行量化细化,融入到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之中,依托陕西煤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系统、双重预防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管理,全过程管控。
对特殊条件、特殊时段进行专项调整和重点专盯,突出顶板管理、一通三防及防治水等相关工作,超前解决影响生产环节的各类问题,确保掘进任务目标顺利完成。连掘三队负责人说,受疫情影响,部分职工不能及时到岗,区队生产组织出现紧张局面到2030年,生产煤矿平均产能90万吨/年以上,国有企业煤炭产能、产量占比均提高20%以上。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旨在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煤炭产能产量,提升煤矿本质安全水平。到2030年,生产煤矿产能3亿吨/年,原煤产量2.4亿吨。智能化水平加快提升,到2025年,煤矿基本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占比65%以上,累计建成智能煤矿50处以上。
大幅增强供应能力,到2025年,生产煤矿产能2.5亿吨/年,原煤产量1.8亿吨、力争达到2亿吨,外调煤量3000万吨以上。到2030年,煤矿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占比90%以上,基本实现智能化采掘作业,累计建成智能煤矿100处以上。
《通知》指出,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目标到2025年实现60万吨/年以上生产煤矿产能占比70%以上,国有企业煤炭产能、产量占比均提高10%以上。安全形势根本好转,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重大灾害防治和安全监管效能显著增强,较大及以上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在六盘水、毕节、黔西南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储备基地,煤炭产供储销体系更加完备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旨在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煤炭产能产量,提升煤矿本质安全水平。
智能化水平加快提升,到2025年,煤矿基本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占比65%以上,累计建成智能煤矿50处以上。在六盘水、毕节、黔西南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储备基地,煤炭产供储销体系更加完备。安全形势根本好转,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重大灾害防治和安全监管效能显著增强,较大及以上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到2030年,煤矿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占比90%以上,基本实现智能化采掘作业,累计建成智能煤矿100处以上。
《通知》指出,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目标到2025年实现60万吨/年以上生产煤矿产能占比70%以上,国有企业煤炭产能、产量占比均提高10%以上。到2030年,生产煤矿产能3亿吨/年,原煤产量2.4亿吨。
大幅增强供应能力,到2025年,生产煤矿产能2.5亿吨/年,原煤产量1.8亿吨、力争达到2亿吨,外调煤量3000万吨以上。到2030年,生产煤矿平均产能90万吨/年以上,国有企业煤炭产能、产量占比均提高20%以上
自8月份对俄罗斯煤炭进口禁令生效后,欧洲电厂不得不以高于其他买家的价格买煤。《季报》指出,尽管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但在可预见期限内,全球动力煤价可能不会重新回到疫情前水平。
同时,随着拉尼娜天气逐渐转弱,对主产地煤炭生产和发运的扰动也将有所缓解。不过,随着煤价飙升的支撑因素逐渐削弱,近期动力煤价格预计将延续下跌趋势。不过,如果库存下降速度快于预期,则今冬煤价可能还会有上行支撑,到时欧洲地区将可能再次迎来能源短缺。今年以来,全球动力煤价格经历了历史性上涨。
《季报》指出,从长远来看,预计煤炭相对于其他能源的竞争力将逐渐减弱。12月19日,澳大利亚工业、科学、能源与贸易部发布最新《资源与能源季报》显示,随着北半球冬季结束,全球动力煤需求压力预计将从明年3月份开始缓和。
不过,近期随着欧洲库存逐渐增加,对海运煤价的支撑也开始减弱。未来动力煤市场仍面临金融、保险和全球需求等长期挑战,使得供应面难以及时做出响应
不过,随着煤价飙升的支撑因素逐渐削弱,近期动力煤价格预计将延续下跌趋势。《季报》指出,从长远来看,预计煤炭相对于其他能源的竞争力将逐渐减弱。
评论留言